首页 > 新闻动态 > 科技动态
诚信宣传——“两弹一星”铸就中华民族精神脊梁
来源: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发布时间:2021-12-24 17:30

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、买不来、讨不来的。包括“东方红一号”在内的“两弹一星”的成功研制,让新中国抢占了科技制高点,创造出非凡的科学奇迹,由此形成的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,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。

干惊天动地事,做隐姓埋名人

新中国成立、百废待兴之际,那些曾怀着“科学救国”梦想远渡重洋、学有所成的科学家,毅然冲破重重阻挠、克服种种困难,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,投身经济、文化和国防等方面的建设。据统计,在23位“两弹一星”功勋奖章获得者中,有近20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,钱学森、邓稼先、钱三强是典型代表。后来被授予“两弹一星”元勋的陈能宽,在被调入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后,参加我国核武器研究,隐姓埋名长达1/4个世纪。后来被授予“两弹一星”元勋称号的孙家栋,人生几经转折,如今还在为中国航天事业奋斗。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,更多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建设者,他们来自五湖四海,怀着舍家为国的共同心愿,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,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。

面对严峻形势,中国人造出核盾牌

“两弹一星”事业是新中国在内有困难、外有压力下,独立自主从零起步的。北京第六研究所(现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)靠一股自力更生的干劲,硬拼无数个日日夜夜,建成了二氧化铀简法生产厂。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氢弹爆炸成功,我国仅用时26个月,创下了全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纪录。这对超级大国的核讹诈、核威胁是一记漂亮的反击。在此期间,1966年,我国成功进行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。1970年4月24日,历经艰难攻关,我国首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被送上了天,打破了西方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,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威望,为国人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。

集中力量、形成拳头,重点工程重点突破

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曾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两弹一星”事业的成功,除了优良的学风,老一辈科学家扎实的功底,还有整个团队的勤奋拼搏。据统计,全国先后有26个部(院),20个省区市包括1000多家工厂、科研机构、大专院校参加攻关会战。原子弹研制中的“九次计算”“草原大会战”,氢弹原理突破中的“群众大讨论”“上海百日攻坚战”等,都是集体攻关、团结协作的结果,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和成功实践。

时至今日,50多年过去了,“东方红一号”研制攻关过程中凝练出的精神财富,构成了我国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和航天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,激励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奋勇向前。

(来源:科技日报)

附件: